在地生活
-
原安平陳保正厝
陳保正厝自清領時期就已存在於延平街上,是清朝末期,福建調派來台的水師陳織雲先生,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之宅第,為典型的三落式街屋。後來在延平街拓寬時前落部分被拆除,僅剩前落中脊以及中、後落格局,內有夾層及咾咕石隔間牆,在中、後落間天井有一相當顯見之保極照壁,為四十二公分厚之紅磚砌築,高約四米,寬約一點五米,照壁上塑有「保極」字樣八卦,上方有日月雲飾,四邊角有四蝙蝠環繞,為本建築最具特色之處。-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
-
-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鄉土文化館也稱為台南市西門國民小學鄉土文化館,因為文化館原為西門國小日治時代的校長宿舍,已經相當老舊,經過整修後木頭屋搭配著瓦片,展現出日本早期房屋的風格。 安平鄉土文化館由安平區公所管理,館內主要規劃成「文物展示區」和「校史展示區」兩部分,擺設以安平教育文化為主題,如安平教育大事紀、安平教育文物、西門國小校史等,並可上網查詢各項資料,定期更新展覽主題提供旅客諮詢服務,也接受團體預約,提供學校進行鄉土文化教學之場所,時常結合學校藝文課程教學與發展特色,定期辦理假日藝文表演活動與文化推廣活動,是了解安平教育文化的最佳學習場所。-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
-
-
朱玖瑩故居
位於德記洋行旁的朱玖瑩故居原本是台鹽的宿舍,也稱為「因鹽玖定」,曾任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的朱玖瑩先生,因鹽定居於此而有此名,建築內有朱玖瑩先生的當代顏體書法展覽,身為書法名家的他留下許多作品,晚年長居安平,自號安平老人。 目前故居內規劃成書法展示館,有朱玖瑩先生的各式書體作品,其中尤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吸引人。書寫心經的牆面,側邊臨窗,日光進入的角度隨著時間移動,尤其以午後時分最為迷人,光正好斜打在牆上,明暗與白黑錯落,亮著閃光的書法心經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望著彷彿可以沉澱心靈。-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安平區
-
-
知事官邸生活館
創建之初係計畫作為首長官邸「臺南縣知事官邸」,當時之縣知事為今井艮一。1901年11月廢縣置廳,臺南廳的首長官邸由此官邸搬遷至附近的「臺南廳長官舍」。此一時期原知事官邸建築係由臺南廳代管,其「日本造(和館)」部分曾借予陸軍使用,而曾轉用為「旅團長官邸」;洋館部分曾作為「臺南廳廳員之讀書俱樂部」…等用途,但其最主要名稱與定位,則為總督至臺南巡視時之「總督臺南官邸」與皇族至臺南巡視時之「御泊所(行館)」。此一階段開始,兼有總督官邸與皇族行館之功能,包括日本閑院宮戴仁親王夫婦等皇族訪問臺南時宿泊的行館皆設於此。-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東區 圍下里
-
-
臺南神學院
在戲劇「一把青」中人物朱青就讀的神學院場景,取景地點就是台南神學院,也因為戲劇爆紅的緣故,讓原本就有許多遊客到訪的神學院更是紅透半邊天,位在台南東區的神學院在1903年建立,目前四周都是住宅區,寧靜的氛圍與神學院非常的契合,簡單樸素的灰色牆面點綴著清新TIFFANY綠的尖拱木窗,讓帶點歐式風格的神學院增添了不少浪漫,走在白色的教室長廊上,灑進廊裡的陽光更是讓神學院內充滿了神聖的氛圍,中央的小噴水池是許多遊客喜愛的地方,看著池裡優游的鯉魚有種心靈沉澱的感受。平日學生上課為求寧靜,校園並不開放參觀,只在假日開放進入。-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東區 龍山里
-
-
南一中紅樓及小禮堂
約在西元1928~1931年間完工,可說是南一中校園內最美麗的歷史建築。禮堂由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設計監造,與台灣大學文學院同樣採少見的羅馬式建築形態,外觀看來有如歐洲的教堂般華麗,柱體與裝飾非常精緻,擁有濃濃的學院風格。而本館部分是由台南州營繕係設計的L型建築,被南一中師生稱為紅樓,兩個歷史建築都是師生及校友們心中學校的精神象徵與最美的回憶。-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東區 大學里
-
-
原台南廳長官邸
建於1898~1906年間。在日治時期為台南廳長官舍,後為內務部官長宿舍,二戰後曾為政府高官官邸,並派駐有便衣警衛人員,後又有為台南一中教職員宿舍,後來因疏於照護而荒廢,直到2017年9月修復完成重新啟用,現為台南市長接待外賓時的接待所。 建築形式採用明治時期流行的「和洋二館」式建築:北棟為西洋建築的洋館,修復後整體狀況良好,裡面擺設典雅,從內裝到家具都富有古典風格,南棟為日式建築的和館,只是因為年久失修的關係,目前和館只剩地基與地板的花磚,2017年9月14日修復完成後首次開放參觀吸引了許多民眾進入一探究竟,目前於每周五、六、日開放民眾進入參觀。-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東區 圍下里
-
-
長榮女中長榮大樓
長榮女中是台灣最早的女性教育單位,創立於西元1887年,當時稱為新樓女學校,要入學的唯一條件就是不裹小腳,但當時仍然只有19位學生入學,足見當時社會風氣中女性地位的低落。 學校本館與講堂分別在西元1923年與西元1933年落成,開始肩負起女性教育的重要使命至今,初期都以教會人士擔任校長,二戰爆發時開始由日人擔任校長,但濃厚的教會風格並未因此而喪失,長榮大樓也依然是長榮女中的精神象徵。-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東區 龍山里
-
-
長榮中學校史館、校牧館(原台南長老教中學校講堂暨校長宿舍)
長榮中學是台灣最早建立的中學,由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西元1885年創立,見證了滿清、日治、戰後三個時代的更替,歷史建築與文物相當豐富。紅色的校史館與校牧館是校內非常重要的日治時期古蹟建築,紅磚色的外觀點綴著白色的拱簷,在藍天綠地中非常醒目美麗。目前館內典藏著首任英國校長余饒理先生編著的「三字經白話字註解」、各科教材的木刻印版、以燒木炭聚光的幻燈機等當時的教學器材設備,還有一封余校長寫給巴克禮牧師「關乎府城百姓安危」的親筆信,另有台灣第一台印刷機等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文物,非常值得一看。-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東區 衛國里
-
-
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走出台南火車站後右轉,就會見到一棟非常美麗的紅色建築在藍天底下,後方襯托著高聳的香格里拉飯店大樓,成為台南新舊融合的最佳代表景觀。此處原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台南出張所,整修過後成為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讓嚴肅的古蹟建築變身成遊客民眾的好去處。出張所本體為古色古香的展場,常有不同展覽展出,也是產業媒合及藝文人才互動交流平台,不定時舉辦各種主題講座,也讓許多親子檔常到園區裡看火車吃點心、參與DIY手作課程,度過親子時光,是一個實踐生活美學與慢活態度的絕佳場域。-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北區 大港里
-
-
原臺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
位於光華街上大東、小東門間殘垣,依其構造及外觀推測,應與今成大光復校區內小東門段殘蹟同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所興建。清領時期在台發生朱一貴事件,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題准興築木柵竹城。乾隆五十三年(1788),發生林爽文事件,平定後為加強府城防務,改木柵竹城為土城,屏垣愈形鞏固,規模也更加宏偉,奠定日後規模,怠至道光十二年(1833)歷經張丙之役後,擴建外城,直至日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實施台南市區改正計畫,始陸續拆除城牆。 位於光華街與東門路一段56巷交叉口處兩段城垣殘蹟,南段位於民宅內,北段介於兩民宅間。自外部觀察,應為磚石構造,由端部往底部放腳處理,東西側立面呈梯形。光華街週邊屬住宅區,整體景觀大致完好。南段殘垣自外部觀察,整體舊貌已不復見,僅存牆身。北段城垣介於兩民宅間,西臨東榮街面遭鐵柵阻隔難以進入,無法窺其全貌,從柵條縫隙可見殘存牆身。-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東區 龍山里
-
-
-
-
府東創意森林園區(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大約在西元1923年建立,經典日式木造建築與格局,宛如漫步「京都」,現已成為台南東區非常知名的旅遊景點,現已修復的四棟建築物已分別委外經營。 目前有以下商家進駐: 丁種官舍→納涼屋(臺南市圓夢關懷協會) 丙種官舍A棟→三摩地人文空間(三摩地人文空間實業社) 丙種官舍B棟→和茶寮(社團法人台南市台日友好交流協會) 園區內營造的日式氛圍深受大家喜愛,來此不但可以體驗穿浴衣,還可以體驗茶道、品嘗輕食飲品,靜靜欣賞日本文化以及享受慢活的樂趣。假日時各項親子活動更是不少,儼然是新的網紅網美聚集地,加上附近由環保局經營的二手回收家具店-藏金閣常有舊家具拍賣活動,還有鄰近的大東夜市,讓這裡又熱鬧許多。-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東區 龍山里
-
-
-
-
-
-
鹽埕出張所
根據文獻,西元1665年鄭氏時期,鹽埕即有曬鹽場,當時稱為瀨口鹽場,可能是台灣第一個曬鹽場。市定古蹟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即今習稱之「鹽埕出張所」,建築本體於日治時期為鹽務辦公室,是目前保存下來的日式廳舍中,唯一採用「移築」而建成。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於2015年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進行修復工程,於2017年修復完成。 本建築原屬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官署系統,專司鹽專賣。1919年重新建造時,將原位於高雄紅毛港的原烏樹林支局紅毛港出張所廳舍建築本體移築至臺南鹽埕重建作為臺南支局廳舍,玄關使用了懸魚、寶塔、寶珠和牛腿等常出現在日式建築中的裝飾性元素,破風板也使用特殊造型,迴廊柱及斜撐以簡單的倒角修飾木構件邊緣線條,融合西洋風情與日式裝飾,屬和洋混合風格之建築,目前所保存下來的廳舍,僅有此棟為移築而成。後側的「附屬家」則是於現地所新建,建築風格為日式傳統民居形式。 現為「白雪學堂」,委由你好商行營運,透過規劃辦理活動,深耕地方多元文化,關注社區長輩人口,打造舒適的空間,結合文學、知識、生活與公益,進而提升人文素養並豐富生命。-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南區 新昌里
-
-
水交社文化園區
於2019年底開放,保留眷村樣態的水交社文化園區,屋房瓦舍用水泥檯面架高,牆面鑲嵌木頭格窗門扇,排水管行走在磚瓦屋簷再陡直落下,房舍周圍有被鑿出的溝渠,還有長長的蘆葦園圃搖曳相伴,園區生態不僅僅於此,池塘綠葉襯托清秀荷花,老樹盤根錯節於牆垣,人們談笑風生,共譜出閑靜的散策時光。園區內因有一架F-5E戰鬥機停駐,而有「飛機眷村」的暱稱。-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南區
-
-
台南二中(原台南中學學校講堂)
原台南中學學校講堂建於西元1918年,現為台南二中的小禮堂。日治時期的中學基本上有供日本人及臺灣人就讀兩種體系,此處原以日本學生為主的中學,但在二戰後日本學生銳減,而跟現在的台南一中短暫合併,後來才又正式成為台南二中。 講堂建築主體採用斜式屋頂,與日治時期其他學校建築一樣具有濃厚的學院風格,目前講堂北面的講台上,還保留日治時期存放天皇御照與教育敕令的奉安室。-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北區 永祥里
-
-
王姓大宗祠
在清領時期,臺南市曾建有黃、石、劉、林、梁、吳、施及陳等幾個宗祠,至今只有吳姓及陳姓、施姓宗祠尚存。王姓大宗祠是臺南日治時期興建的宗祠之一,然而在其他宗祠紛紛改建之際,其價值就更顯得重要。而宗祠所在之佑民街,也是重要之古街道。目前此宗祠平日大門深鎖,只有過年過節才會有族人回來打掃祭拜。-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北區 正覺里
-
-
立人國小忠孝樓(原寶公學校本館)
經過西門路很難不被這棟特別的建築物所吸引,寶公學校本館建於西元1938年,學校名稱由來是因為所在地的行政區劃是寶町,所以校名是念作「寶」公學校而不是「寶公」學校,常有許多遊客會弄錯。寶公學校在日治時期時是台南市區最具規模與現代化的公學校,建築型態非常特別,本館平面空間呈現L形,轉角切斜而成中央主體,入口與主樓梯均在此,兩端則是行政空間與教室,現則是立人國小的忠孝樓,也是學校師生心中學校精神象徵,經過西門路時,不妨停下腳步欣賞這棟美麗又特別的建築。-
人文熱點
-
台南市 北區 成功里
-
-
吳園(原台南公會堂)
吳園是府城古蹟中相當有趣的一處,從民權路上先看見的是仿巴洛克式建築的台南公會堂,一旁有著日式木造木屋的十八卯茶屋,繼續往後走則是中式的古典庭園,庭園則又被後方的現在高樓大廈所包圍,時空像是在這裡交錯一般,各種年代的建築齊聚於此,平日下午吳園前的草皮階梯總是坐滿在此曬太陽歇息或是野餐聊天的人群,或是站在中式庭園的小橋流水旁餵著池中的鯉魚,頗有鬧中取靜優閒的模樣,十八卯茶屋也是高朋滿座,許多人因為葉東泰老師慕名前來品茶,公會堂內則是有許多不同的藝術展覽,讓這裡不但是建築的寶庫,也是藝術生活的聖堂。-
旅遊商圈
-
台南市 中西區 南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