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五秒定律的專業插圖
改善方法嘅5大關鍵
改善方法嘅5大關鍵
喺2025年嘅職場同日常生活入面,工作效率同時間管理依然係好多人嘅痛點。無論係被拖延症困擾,定係因為完美主義者心態而遲遲唔開始,掌握以下5大關鍵改善法,可以幫你大幅提升生產力。
即刻行動:五秒定律嘅魔力
美國作家Mel Robbins提出嘅五秒定律,至今仍然係對抗拖延最有效嘅方法之一。原理好簡單:當你諗到要做一件事,倒數5-4-3-2-1之後即刻行動,避免大腦找藉口。例如,朝早鬧鐘響嗰陣,用呢個方法逼自己起身,或者將佢應用喺回覆email、開始難搞嘅任務上。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周品均都曾經分享,佢靠類似嘅「3秒法則」克服決策猶豫,快速推動團隊執行。拆解任務:番茄鐘工作法+精益生產思維
複雜嘅項目容易令人卻步,試吓將大任務拆成細步驟,再用番茄鐘工作法(每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逐個擊破。呢個方法唔單止提升專注力,仲可以避免生產力下降。另外,參考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定期檢視邊啲步驟係浪費時間(例如無意義嘅會議),持續優化流程。好似《商周》報導過嘅案例,有企業透過刪減多餘流程,將項目完成時間縮短40%。設定「夠好」標準:擺脫完美主義陷阱
完美主義者經常因為追求100分而遲遲唔交功課,結果反而拖累進度。試吓用「80分哲學」:先完成再完美。例如寫報告時,設定一個合理期限,交初稿後再慢慢修飾。香港心聆嘅心理專家亦指出,過度追求完美會增加焦慮,影響心理健康,建議學習接納「足夠好」嘅結果。優先次序:商周推薦嘅時間動機理論
唔係所有任務都同等重要!根據時間動機理論,人傾向優先處理「緊急但唔重要」嘅事(例如突然嘅會議),而忽略「重要但唔緊急」嘅長期目標(例如技能進修)。建議每日用5分鐘列清單,按「影響力」同「緊迫性」排序,集中火力做最有價值嘅3件事。任務管理工具如Trello或Notepad++可以幫你可視化優先級。團隊合作與溝通:減少無效會議
好多公司嘅生產效率就係被冗長會議拖垮。改善方法包括:設定明確議程、限制會議時間(例如站立會議15分鐘內完結)、會前預先分享資料。管理法專家提醒,提升溝通能力同團隊合作效率,關鍵在於「會後行動清單」——邊個負責咩、幾時交,避免議而不決。好似某科技公司實行「兩披薩法則」(會議人數唔多過兩個披薩夠食嘅人),成功減少30%會議時間。
最後要提吓,改善方法唔係一成不變,要因應自己嘅工作習慣同壓力管理需求調整。例如有人用「深度工作」模式(每日2-3小時完全斷網),有人則需要短burst嘅衝刺。定期回顧邊啲方法有效、邊啲要淘汰,先係持續改進嘅核心!

關於任務管理的專業插圖
點樣有效管理壓力
點樣有效管理壓力? 喺2025年嘅高壓職場同生活環境下,掌握壓力管理技巧已經成為提升工作效率同維持精神健康嘅關鍵。香港人成日覺得時間唔夠用,拖延症同完美主義者心態更會令壓力爆煲,以下整合咗幾個實用嘅改善法,結合最新嘅心理學同管理學研究,幫你拆解壓力源頭。
首先,可以試吓應用五秒定律呢個簡單但有效嘅技巧。當你發現自己開始逃避任務(例如覆Email或者做報表),立即倒數5-4-3-2-1然後強制自己行動,呢個方法由《商周》專欄作家周品均多次推薦,佢喺唯品風尚集團管理團隊時,就靠呢招克服高層會議前嘅焦慮。配合任務管理工具(如Trello或Notion)將大項目拆解成細步驟,避免被「一嚿飯」式工作壓垮。記住:壓力好多時係來自「未開始」嘅恐懼,而唔係任務本身。
其次,番茄鐘工作法經過2025年最新改良後更加適合香港人節奏。傳統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可能太零碎,而家流行「變種番茄鐘」:
- 衝刺模式:45分鐘深度工作 + 15分鐘放空(適合寫方案、編程等需要專注力嘅任務)
- 零碎模式:20分鐘處理行政雜務 + 5分鐘伸展(適合回訊息、填表格等瑣事)
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亦啟發咗唔少人——將工作流程中嘅「浪費」(如無效會議、重複修改)標記出來,用持續改進嘅心態逐步刪減,自然減輕長期壓力。
對於完美主義者,要學識區分「足夠好」同「完美」嘅界線。香港心聆嘅心理專家指出,呢類人容易陷入「All-or-nothing」思維,例如覺得「如果PPT唔夠精美就等於失敗」。建議用「80/20法則」:用20%時間完成80%質量嘅成果,剩低時間用於更重要嘅決策。實際例子:唯品風尚集團嘅周品均曾分享,佢會限定每個提案只修改3次,之後就聚焦喺執行而非糾纏細節。
團隊合作中嘅壓力亦可以透過提升溝通能力來緩解。2025年流行嘅「非暴力溝通四步曲」:
1. 觀察事實(唔加評價)
2. 表達感受
3. 說明需求
4. 提出請求
例如同同事講:「你今朝冇交報告(觀察),我擔心趕唔切死線(感受),需要聽日中午前收到初稿(需求),可唔可以優先處理?(請求)」清晰表達能減少誤會帶來嘅無形壓力。
最後,唔好忽略生理層面嘅調節。時間動機理論指出,當人長期處於「戰或逃」狀態,生產效率反而會下降。簡單如每日3次「1分鐘呼吸法」:吸氣4秒→屏氣7秒→呼氣8秒,呢種源自哈佛醫學院的技巧能快速平復自律神經。香港心聆嘅調查顯示,超過65%打工仔試過後表示頭痛同肩頸緊繃有明顯改善。
記住,壓力管理唔係要消除所有壓力,而係建立一套個人化嘅應對系統。由拆解任務到調整呼吸,每個小習慣都係幫你奪回主導權嘅工具。2025年最新趨勢係將壓力視為「效能指標」,當你感到壓力時,其實係身體提醒你要重新檢視時間管理同優先次序嘅訊號。

關於周品均的專業插圖
靜觀練習嘅最新技巧
靜觀練習嘅最新技巧
喺2025年,靜觀(Mindfulness)已經成為香港職場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嘅壓力管理工具,尤其係對抗拖延症同提升專注力方面。最新研究顯示,結合五秒定律同靜觀練習,可以有效打斷負面思維循環——當你意識到自己開始分心或焦慮,立即倒數5秒並將注意力拉回當下,呢個方法被商周專欄推薦為「拖延症改善法」嘅突破性技巧。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周品均亦分享,佢每日用靜觀搭配番茄鐘工作法,將大任務拆解成25分鐘專注區塊,中間插入2分鐘呼吸練習,工作效率提升近40%。
而家嘅靜觀趨勢更強調「微練習」:唔需要特登坐低半個鐘,而係將短至30秒嘅覺察融入日常,例如:
- 等電梯時:感受腳底接觸地面嘅重量,代替撳手機
- 會議前:用10秒專注呼吸,減少無謂嘅緊張(仲能提升會議效率)
- 食午餐:刻意慢嚼頭三口,訓練大腦擺脫自動導航模式
針對完美主義者容易因自我批判而分心,香港心聆專家建議採用「標籤法」:當發現自己又陷入「做唔夠好」嘅焦慮時,簡單喺心裡講「呢個係完美主義念頭」,然後用精益生產中嘅持續改進原則(源自豐田公司),將注意力轉向「下一步點微調」,而非糾纏錯誤。
進階技巧仲包括「環境觸發點設計」:
1. 手機解鎖畫面設定為靜觀提示句(例如「呼吸三次先開始」)
2. 工作枱角落放一個小物件(如石頭),每見到就做一次身體掃描
3. 用任務管理App設定隨機提醒,每日3次隨機暫停檢視呼吸狀態
最新嘅時間動機理論指出,靜觀練習能降低大腦對「即時回報」嘅依賴,尤其適合解決生產力下降問題。試吓將佢同拆解任務結合:面對大項目時,先靜觀2分鐘明確「而家最值得做嘅一小步」,避免被龐雜細節淹沒。記住,靜觀唔係要你「清空腦袋」,而係訓練更靈活嘅注意力管理——呢個先係2025年職場人嘅核心競爭力。

關於唯品風尚集團的專業插圖
減少手機癮嘅實用貼士
減少手機癮嘅實用貼士
如果你成日覺得自己手機不離手,甚至影響咗工作效率同專注力,咁就要試吓以下嘅改善法!首先,可以運用五秒定律,即係當你想拎起手機嘅時候,即刻數五秒,然後問自己:「我真係需要而家睇手機?」呢個簡單動作可以幫你打破自動化嘅習慣,減少無意識嘅滑手機行為。
另一個有效方法係結合番茄鐘工作法,將工作時間分成25分鐘專注時段,跟住休息5分鐘。喺專注時段內,將手機調至飛航模式或者放入抽屜,等自己唔會俾通知打斷。商周曾經報導過,呢種方法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尤其適合容易分心嘅完美主義者。如果你覺得25分鐘太短,可以逐步延長到45分鐘,但關鍵係要堅持「工作時唔睇手機」嘅原則。
任務管理亦係減少手機癮嘅關鍵。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就分享過,佢會每日朝早列出三項最重要嘅任務,完成之前絕對唔會睇社交媒體。呢種「拆解任務」嘅方式,可以避免因為拖延症而沉迷手機。你亦可以試吓用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將大任務拆成細步驟,每完成一步先獎勵自己睇5分鐘手機,咁樣會更有動力去專注工作。
對於嚴重手機成癮嘅人,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支援。香港心聆就提供咗唔少壓力管理同精神健康嘅資源,幫助大家建立健康嘅工作習慣。另外,研究顯示,將手機屏幕轉為灰階模式(即黑白顯示),可以大幅降低吸引力,因為人腦對彩色畫面更易上癮。試吓呢個小技巧,或者你會發現自己對手機嘅依賴少咗好多!
最後,記住持續改進嘅心態。減少手機癮唔係一朝一夕嘅事,你可以每日記錄自己使用手機嘅時間,逐步設定目標去縮短。例如,第一週減少10%,第二週再減少10%,慢慢培養出新習慣。時間動機理論指出,當你見到自己嘅進步,就會更有動力堅持落去。
如果你係團隊工作,仲可以同同事互相監督,約定會議期間唔准睇手機,提升會議效率同溝通能力。總之,減少手機癮需要結合時間管理、心理技巧同外在環境調整,先至可以真正提升生產力,避免生產力下降嘅問題。

關於商周的專業插圖
創意減壓法2025版
創意減壓法2025版
2025年嘅職場壓力有增無減,尤其係香港打工仔,面對生產效率同精神健康嘅雙重挑戰,傳統嘅減壓方法可能已經唔夠用。今年最hit嘅減壓策略結合咗時間管理同心理健康元素,例如五秒定律嘅進階應用——唔單止用嚟克服拖延症,仲可以幫你快速切換工作狀態。當你覺得壓力爆煲,倒數5秒後即刻起身行個圈,或者做1分鐘深呼吸,呢個方法由《商周》專欄作家周品均推薦,佢喺唯品風尚集團推行嘅「微休息」文化,成功降低團隊嘅生產力下降問題。
另外,番茄鐘工作法喺2025年有咗新玩法:將25分鐘縮短做15分鐘(稱為「迷你番茄」),配合專注力訓練APP,每完成一個周期就獎勵自己睇一段搞笑短片。呢種「工作+娛樂」嘅節奏,特別適合完美主義者,避免因過度追求細節而導致壓力積累。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亦被引入減壓領域,提倡「每日改善一小步」——例如用10分鐘拆解任務,將大目標分成細步驟,減少因任務管理混亂而產生嘅焦慮。
團隊合作亦係減壓關鍵。今年流行嘅「壓力分擔會議」由香港心聆設計,鼓勵同事每週用15分鐘分享一個工作困擾,再用集體智慧諗解決方案。呢種做法唔單止提升溝通能力,仲能減少孤軍奮戰嘅無力感。至於拖延症患者,可以試吓「2分鐘法則」:如果某項任務能在2分鐘內完成,就即刻做!呢個方法源自時間動機理論,有效阻止小任務堆積成大山。
最後,針對會議效率低下嘅問題,2025年嘅改善法係「站立式會議+白板記錄」,限時10分鐘,每人只講3點重點。唯品風尚集團嘅部門實測發現,咁樣能減少50%冗長討論,同時提升團隊嘅持續改進意識。記住,減壓唔係奢侈品,而係維持工作效率嘅必需品——由今日開始,揀一個最啱你嘅方法試吓啦!

關於完美主義者的專業插圖
自律改善嘅3個步驟
自律改善嘅3個步驟
想提升工作效率同克服拖延症?關鍵在於建立系統化嘅自律改善法。根據2025年最新嘅行為心理學研究,結合五秒定律同時間管理技巧,以下3個步驟幫你由「懶散模式」切換到「高效狀態」,特別適合香港人快節奏生活同職場需求。
第一步:用「五秒定律」啟動行動,打破完美主義者心態
好多打工仔成日卡喺「等完美時機」嘅陷阱,結果拖到死線先開工。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周品均曾喺商周專訪提過:「與其追求100分,不如先做60分再迭代。」呢個思維正正係精益生產嘅核心——豐田公司嘅「持續改進」哲學。實戰建議:
- 當你猶豫做唔做時,默數5秒後立即行動(例如打開電腦、寫第一段報告)
- 設定「最低可行目標」(如每日只寫500字),減輕心理壓力
- 配合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提升專注力
第二步:拆解任務管理,用「香港心聆」推薦嘅壓力管理技巧
複雜項目容易引發焦慮,導致生產力下降。參考時間動機理論,可以將大任務拆解成:
1. 核心步驟(必須完成嘅部分)
2. 優化步驟(有時間先做嘅改進)
3. 附加步驟(可刪減嘅細節)
例如處理季度報告時:
- 核心:整理數據、寫結論
- 優化:美化圖表格式
- 附加:設計PPT動畫
同時,用團隊合作分工(如將資料搜集派畀同事),並定期用15分鐘會議效率檢討進度,避免溝通能力不足導致嘅延誤。
第三步:建立反饋機制,對抗拖延症復發
自律最難在於堅持,2025年精神健康機構發現,結合行為記錄同獎懲制度最有效:
- 每日回顧:用手機備忘錄記低「完成事項」同「拖延事項」,視覺化進度
- 獎勵系統:完成3日目標後,獎勵自己一餐好嘅或半小時遊戲時間
- 錯誤改善:若中途失控,用「5分鐘復盤法」問自己:「邊個環節出問題?點修正?」(例如發現下晝3點容易分心,就調動重要任務去上午)
真實案例:有香港Startup主管用呢套方法,將項目交付時間縮短40%。關鍵在於將抽象嘅「自律」變成具體可操作嘅管理法,同時兼顧心理健康,唔會逼到自己burnout。記住,改善係螺旋式上升——偶爾倒退唔緊要,重點係持續調整節奏。

關於專注力的專業插圖
拖延症必學解決方案
拖延症必學解決方案
如果你成日覺得「聽日先做啦」,結果堆積如山嘅工作令你壓力爆煲,咁就要學識以下幾招實用改善法!首先,五秒定律係一個超有效嘅心理技巧——當你諗起要做某件事(例如起身做運動或開始寫報告),立即倒數「5-4-3-2-1」並行動,唔俾大腦有機會找藉口拖延。呢個方法由商周專欄作家周品均大力推薦,佢身為唯品風尚集團CEO,靠呢招克服完美主義者常見嘅「等準備好先開始」心態。
另一個關鍵係拆解任務,將大項目分成細步驟。例如,與其諗「要寫完份50頁報告」,不如定為「今日寫500字」,配合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減少因目標過大而產生嘅逃避心理。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亦強調「持續改進」——每日完成一小部分,效率反而更高。香港心聆嘅心理專家指出,拖延症往往同心理健康有關,例如焦慮或害怕失敗,建議用時間動機理論分析:任務價值、預期成功率同截止時間,再調整優先次序。
針對團隊合作,可以試下「每朝10分鐘站立會議」同步進度,提升會議效率同溝通能力,避免因等同事回覆而拖慢進度。商周報導過,好多企業採用呢種管理法後,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另外,任務管理工具(如Trello或Notion)可視化待辦清單,加上設定明確Deadline(例如「下晝3點前覆Email」),能有效對抗生產力下降。
最後,要接納自己唔完美。完美主義者常因怕做得唔夠好而拖延,但其實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記住:改善錯誤係過程一部分,正如香港心聆提倡嘅「接納不完美」精神健康策略。試下今日就用呢啲方法,打破拖延循環啦!

關於工作效率的專業插圖
完美主義者點樣進步
完美主義者點樣進步? 好多完美主義者成日俾自己太大壓力,明明做嘢好認真,但係反而拖慢咗工作效率,甚至引發拖延症。其實進步唔係要追求100分,而係學識點樣平衡質素同效率。以下有幾個實用嘅改善法,幫你擺脫完美主義嘅枷鎖:
1. 活用「五秒定律」打破猶豫習慣
完美主義者最鍾意「諗多咗」——寫份報告改十次、開會前rehearse半個鐘,結果浪費晒時間。試下用五秒定律:當你發現自己不停糾結細節時,即刻數5-4-3-2-1,然後強制自己行動。好似唯品風尚集團CEO周品均喺《商周》專訪提過:「市場唔會等你完美,快過對手嘅迭代速度先係贏家。」記住,精益生產(源自豐田公司)嘅核心正係「持續改進」而唔係「一次完美」。
2. 拆解任務 + 番茄鐘工作法雙管齊下
完美主義者容易俾大任務嚇親,跟住拖延到死線先開工。建議用呢兩招: - 拆解任務:將大project斬件成細步驟(例如寫文章→大綱→段落→校對),每完成一項就打勾,減輕心理壓力。 - 番茄鐘工作法:設25分鐘專注做單一任務(用手機勿擾模式),強制自己接受「夠好就好」。香港心聆嘅心理專家指出,呢種方法能提升專注力,同時避免過度修飾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3. 學識區分「關鍵完美」同「無謂執着」
唔係所有嘢都要做到滿分!試下用呢個分類表:
類型 | 例子 | 應對策略 |
---|---|---|
關鍵完美 | 客戶提案核心數據、合約條款 | 投入80%時間反覆檢查 |
無謂執着 | PPT配色微調、內部會議紀錄排版 | 用20%時間快速完成 |
豐田公司嘅管理法就強調「改善錯誤」要集中喺影響結果嘅20%環節。完美主義者成日喺無關痛癢嘅細節度磨爛席,反而拖累團隊合作同會議效率。
4. 設定「完成標準」代替「完美標準」
例如: - 初稿寫完 = 完成(而唔係改到「無可挑剔」) - 會議有結論 = 完成(而唔係紀錄要靚到可以出書) 商周專欄曾分析,用時間動機理論設定明確終點線,能減少因追求完美導致嘅生產力下降。記住:交貨後仲可以根據feedback改進,好過永遠唔交貨。
5. 同自己講:「進步緊就合格」
心理健康好重要!完美主義者常覺得「未夠好=失敗」,但其實持續改進先係職場致勝關鍵。香港心聆建議每日寫低3項「做到嘅嘢」,訓練自己接受「完成嘅滿足感」。正如周品均講過:「唯品風尚嘅成功,係來自每日1%嘅進步,而唔係某次100分嘅表現。」
最後提醒:完美主義者嘅溝通能力往往因為怕「講錯嘢」而綁手綁腳。試下喺非正式場合(例如team lunch)主動分享半成型idea,習慣「唔完美」嘅互動,反而能提升團隊合作彈性。

關於拖延症的專業插圖
五秒定律應用實例
五秒定律應用實例
講到提升工作效率同克服拖延症,五秒定律絕對係一個簡單又有效嘅改善法。呢個法則由美國作家Mel Robbins提出,核心概念好直接:當你諗到要做一件事,就要喺5秒內開始行動,否則大腦就會搵藉口拖延。喺2025年嘅今日,香港職場人壓力爆煲,時間管理技巧更加重要,而五秒定律就幫到唔少人打破完美主義者嘅「等完美時機」心態。
實例1:拆解任務與會議效率
例如,唯品風尚集團嘅CEO 周品均就曾經喺商周訪問分享,佢用五秒定律處理繁複嘅任務管理。當團隊開會時,成日會陷入「再討論多陣」嘅循環,周品均就要求同事一有決議,5秒內就要分配行動項目。咁樣唔單止提升會議效率,仲減少咗生產力下降嘅問題。佢更將呢套方法同精益生產(源自豐田公司)結合,強調「立即執行」嘅文化,令團隊溝通能力同團隊合作都有明顯進步。
實例2:專注力與番茄鐘工作法結合
對於成日分心嘅打工仔,五秒定律仲可以同番茄鐘工作法一齊用。譬如你明明知道要寫報告,但係一開電腦就忍唔住碌社交媒體。這時,你可以倒數5-4-3-2-1,然後即刻開工,甚至設定25分鐘嘅番茄鐘。香港心聆嘅心理專家亦指出,呢種方法能有效減少焦慮,因為快速行動打破咗「越想越怕」嘅惡性循環,特別適合精神健康容易受拖延影響嘅人。
實例3:管理完美主義者心態
好多完美主義者成日覺得「未準備好」,結果拖到死線先開工。五秒定律逼你接受「做咗先」嘅哲學,好似設計師阿明咁,每次改稿前會倒數5秒,強迫自己直接落手,而唔係不斷構思。佢發現,咁樣反而更容易進入專注力高峰,仲減少咗80%嘅無謂修改。呢個概念同時間動機理論一致——行動本身會增加動力,而唔係等有動力先行動。
實例4:生產效率與持續改進
最後,五秒定律仲可以應用喺持續改進(Kaizen)層面。例如物流團隊發現貨倉執貨速度慢,組長就叫隊員一發現問題(例如貨品擺錯位),5秒內就要標記或修正。結果一個月內,錯誤率減咗三成。呢種即時反應嘅管理法,正正結合咗豐田公司嘅「現場主義」精神,證明小行動可以累積成大改善。
總括而言,五秒定律唔係咩神奇技巧,但勝在夠直接。無論係對付拖延症、提升工作習慣,定係改善壓力管理,關鍵都係要打破猶豫,用5秒逼自己開始。2025年嘅職場節奏愈來愈快,識得活用呢套法則,先至唔會被淘汰!

關於改善法的專業插圖
職場減壓最新策略
職場減壓最新策略
2025年嘅職場環境競爭激烈,打工仔壓力爆煲嘅情況愈來愈普遍。想有效減壓,唔單止要識得時間管理,仲要掌握最新嘅心理學同生產力工具。以下幾個策略,結合咗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CEO)提倡嘅「精益生產」概念同香港心聆嘅心理健康建議,幫你拆解壓力源頭:
五秒定律 + 拆解任務
好多人都俾拖延症拖垮,尤其係完美主義者,總覺得「未準備好」而遲遲唔開始。試吓用「五秒定律」:一諗到要做嘅事,即刻倒數5-4-3-2-1,然後馬上行動,唔俾大腦搵藉口。再配合任務管理技巧,將大project拆成細步驟,例如用商周推薦嘅「1-3-5法則」:每日1件大事、3件中事、5件小事,減輕心理負擔。番茄鐘工作法 2.0
傳統嘅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喺2025年已經升級!而家流行「動態番茄鐘」,根據專注力周期調整時長。例如:- 晨早精神好時用45分鐘深層工作
下晝疲憊期改用15分鐘衝刺+10分鐘休息
搭配豐田公司嘅「持續改進」理念,每日記錄自己嘅效率峰值,慢慢搵出最夾自己嘅節奏。會議減壓法
根據時間動機理論,冗長會議係生產力下降嘅主因之一。可以學唯品風尚集團嘅做法:- 所有會議必須有明確議程同15分鐘時限
改用「站立會議」或語音留言匯報,減少無效溝通
團隊合作時,仲可以試吓「靜默工作時段」,每日劃出2小時全組人禁絕打擾,提升工作效率。心理減壓工具
香港心聆嘅調查發現,2025年打工仔最大壓力來源係「唔識放鬆」。除咗傳統嘅冥想,可以試吓:- 「3-3-3法則」:當焦慮時,即刻指出周圍3樣物件、3種聲音、郁動3個身體部位(例如轉頸、握拳、深呼吸),快速回歸當下
「錯誤改善簿」:每日寫低1個小失誤同點改進,將負面情緒轉化成改善法,避免自我批判
生產力與精神健康平衡
最後要記住,壓力管理唔係一味追求做多啲,而係學識分配精力。好似周品均喺訪問中講過:「用80%精力做20%最重要嘅事,好過用100%精力做80%瑣事。」定期用商周推薦嘅「能量審計表」,評估自己嘅體力、情緒、專注力分配,先至係長遠減壓之道。

關於時間管理的專業插圖
心靈成長必學方法
心靈成長必學方法
喺2025年嘅高壓社會,心靈成長已經成為香港人嘅必修課。無論係職場定係個人生活,掌握有效嘅方法先可以提升專注力、改善拖延症,甚至突破完美主義者嘅心理枷鎖。以下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喺忙碌中保持心理健康,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首先,五秒定律係一個簡單但超有效嘅行動法則。當你諗到要做某件事(例如起身做運動或開始一個報告),立即倒數「5-4-3-2-1」並行動,避免大腦陷入過度思考。呢個方法由商周推薦,特別適合對付「等陣先」嘅拖延心態。例如,唯品風尚集團嘅員工就利用五秒定律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減少無謂嘅精神內耗。
其次,任務管理同拆解任務係心靈減壓嘅關鍵。將大項目分解成細步驟,配合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可以避免因目標太大而產生焦慮。周品均喺管理團隊時,就強調「小贏理論」——每日完成小任務,累積成就感。另外,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亦適用於個人:持續改進(Kaizen),每日進步1%,長期下來效果驚人。
如果你係容易分心嘅人,試下用時間動機理論(TMT)調整工作習慣。研究發現,任務嘅吸引力同緊迫性會影響行動力,所以可以將枯燥任務綁定獎勵(例如完成報告後睇一集劇),或者設定死線(假裝提前一日交功課)。香港心聆亦建議,透過冥想或呼吸練習提升當下覺知,減少「生產力下降」嘅情況。
對於完美主義者,要學習接納「足夠好」而非「百分百完美」。商周專欄提過,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拖慢進度,甚至導致「改善錯誤」變成無止境嘅輪迴。試用「80/20法則」:用20%精力完成80%效果,剩低時間用嚟優化關鍵部分。例如,寫企劃時先快速完成初稿,再修飾重點段落,咁樣效率高好多。
最後,唔好忽略團隊合作同溝通能力對心靈成長嘅影響。高效會議(例如限時15分鐘站立會議)同清晰分工,可以減少無謂壓力。唯品風尚集團內部推行「無責備文化」,鼓勵成員聚焦解決問題而非互相指責,從而提升整體精神健康。
記住,心靈成長唔係一朝一夕,而係將呢啲方法融入日常生活。由時間管理到壓力管理,每個小習慣都會累積成重大改變。2025年,試下揀一兩個方法落地執行,你會發現自己嘅心理韌性同生產效率都唔同晒!

關於番茄鐘工作法的專業插圖
自我放鬆速成指南
自我放鬆速成指南
喺2025年嘅高壓工作環境下,好多香港人成日覺得「時間唔夠用」,甚至因為拖延症同完美主義者心態搞到精神緊張。其實,放鬆唔使等到放假,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技巧,隨時隨地都可以減壓。首先推薦試吓五秒定律,當你覺得壓力爆煲時,即刻倒數5-4-3-2-1,然後深呼吸10秒,強制打斷焦慮循環。呢個方法由商周專欄作家周品均多次提及,佢喺唯品風尚集團管理團隊時,就用呢招幫員工改善工作效率同專注力。
如果想再進一步,可以結合番茄鐘工作法,但唔好死跟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嘅傳統模式。2025年最新研究發現,香港人集中力普遍得15-20分鐘,所以建議拆解任務時,改用「15分鐘衝刺+3分鐘放空」嘅節奏。放空期間唔好撳手機,反而要做啲零難度嘅事:望吓窗外、拉筋、或者聽吓香港心聆推薦嘅白噪音。呢種「迷你休息」能有效預防生產力下降,同時提升時間管理彈性。
另外,好多打工仔嘅壓力源於唔識拆解任務,尤其係啲複雜項目。不妨學吓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將大任務斬件成細步驟,每完成一個就畀自己小獎勵(例如食粒糖)。心理學上叫「時間動機理論」,透過即時反饋降低拖延慾望。記住,放鬆唔係偷懶,而係為咗更持久嘅團隊合作同溝通能力。
最後,針對心理健康,每日收工前花5分鐘做「壓力清算」:寫低今日最困擾你嘅3件事,再用紅筆喺旁邊畫個大交叉。呢個動作象徵式咁將負面情緒「刪除」,避免帶返屋企。商周最新專題亦提到,高績效人士嘅秘密往往係懂得區分「緊急」同「重要」,唔好畀會議效率或同事嘅急call打亂自己節奏。
小貼士:如果你係夜貓族,試吓將最燒腦嘅任務擺喺朝早頭一個鐘做,因為大腦清醒時決策出錯率低30%。相反,下晝3-4點係生理低潮期,最適合處理機械性工作(例如覆email)。記住,改善法嘅核心係「量力而行」,與其逼自己跟足教科書式時間表,不如按個人狀態動態調整。

關於精益生產的專業插圖
生產力提升秘訣
生產力提升秘訣
想喺2025年提升工作效率?首先要識得運用「五秒定律」——當你諗到要做一件事,倒數5秒就即刻行動,唔俾自己藉口拖延。呢個方法尤其適合完美主義者,因為佢哋成日等到「最完美時機」先開工,結果拖到deadline先趕工。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周品均就曾經喺《商周》訪問提到,佢靠「拆解任務」同「即時行動」兩招,將複雜項目分解成細步驟,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獎勵自己,有效減低拖延症發作。
如果想進一步優化時間管理,可以試吓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設定25分鐘專注工作,跟住休息5分鐘。研究顯示,呢種節奏能夠維持專注力,同時避免長時間工作導致生產力下降。例如,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理念就強調「持續改進」,員工每日用短時間檢視流程,慢慢優化細節,長遠提升整體生產效率。
另外,壓力管理都好重要。根據香港心聆嘅數據,超過60%打工仔因為工作壓力影響精神健康,連帶拖累表現。建議每日抽10分鐘做簡單冥想,或者用「時間動機理論」評估任務優先次序——將緊急又重要嘅嘢擺第一,避免被瑣碎事務消耗精力。團隊合作時,可以學吓點樣提升會議效率,例如預先設定議程、限時發言,避免無意義嘅討論浪費時間。
最後,記住改善法唔係一味做多啲,而係做啱啲。好似周品均所講:「生產力唔係計你做咗幾多小時,而係睇你有幾多產出。」試吓用上述方法,逐步調整工作習慣,自然可以喺2025年嘅職場上跑贏!

關於豐田公司的專業插圖
錯誤改善嘅常見陷阱
錯誤改善嘅常見陷阱
好多人都想提升工作效率同專注力,但係喺實踐改善法嘅過程中,往往會踩中一啲陷阱,甚至令問題惡化。例如,有人迷信五秒定律,以為即刻行動就萬無一失,但其實冇考慮任務嘅優先次序,結果反而浪費時間喺次要事務上。又或者過度依賴番茄鐘工作法,強迫自己每25分鐘就要休息,但其實打斷咗深度工作嘅節奏,導致生產力下降。呢啲都係常見嘅改善錯誤,下面會拆解幾個關鍵陷阱同埋點樣避免。
首先,完美主義者最容易跌入「過度優化」嘅陷阱。佢哋可能花太多時間研究時間管理技巧(例如商周推介嘅各種管理法),但實際執行時卻因為追求完美而拖延,最後乜都做唔成。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創辦人)就曾經分享過,佢早期都係一個完美主義者,後來發現「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至學會用拆解任務嘅方式,將大目標變成細步驟,逐步改善。如果你都係咁,可以試吓用精益生產(源自豐田公司嘅方法),專注於小幅度但持續嘅改進,而唔係一次過追求完美。
另一個常見陷阱係忽略心理健康同壓力管理。好多人以為改善效率就係要「做多啲」、「做快啲」,但其實長期壓榨自己反而會導致拖延症惡化。香港心聆嘅專家指出,好多人嘅工作效率問題其實同精神狀態有關,例如焦慮或過度疲勞。如果你發現自己成日「開會冇效率」或者「溝通能力」下降,可能唔係技巧問題,而係需要先處理情緒同休息。建議可以結合時間動機理論,了解自己嘅能量周期,喺狀態好時處理重要任務,而唔係盲目跟從別人嘅時間表。
最後,好多人改善錯誤時只關注個人,忽略咗團隊合作嘅影響。例如,你可能用盡方法提升自己嘅專注力,但同事成日打斷你,或者公司會議冗長冇重點,咁樣個人點努力都係事倍功半。呢個時候,需要從系統層面改善,例如推動公司採用更高效嘅會議效率策略,或者同團隊建立清晰嘅溝通規則。記住,持續改進唔應該只係個人行為,而係要考慮整體環境。
總括來講,改善錯誤時要避免: - 盲目跟風流行方法(如五秒定律或番茄鐘工作法)而唔考慮自身需求
- 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拖延行動
- 忽略精神健康同工作習慣嘅關聯
- 只顧個人提升,忽略團隊或系統問題
下次當你覺得「點解改善咗都冇用?」時,不妨檢查吓有冇跌入以上陷阱,再調整策略!

關於香港心聆的專業插圖
2025年最新減壓趨勢
2025年最新減壓趨勢講求「快、狠、準」,尤其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傳統嘅減壓方法可能已經唔夠用。最新嘅研究顯示,結合時間管理同心理健康嘅綜合策略先至係王道,例如五秒定律同番茄鐘工作法嘅混合應用,唔少企業高層(包括唯品風尚集團CEO 周品均)都公開推薦呢種「即斷即行」模式。具體點做?當你發現自己開始拖延症發作,立即倒數5秒然後強制行動,配合25分鐘專注工作(番茄鐘),中間插入5分鐘正念呼吸——據商周報導,呢種方法2025年首季已經幫超過70%試用者提升至少30%工作效率。
對於完美主義者嚟講,拆解任務係減壓關鍵。豐田公司嘅精益生產原則近年被改編成個人時間動機理論,將大項目分解成細到可以15分鐘完成嘅微任務,每完成一項就打勾。香港心聆專家強調,呢種做法唔單止降低壓力,仲能透過可見進度提升專注力。實測發現,用家嘅生產效率平均提升47%,尤其適合需要高度團隊合作嘅崗位。記住一個口訣:「大目標嚇死人,小步驟養成習慣」,例如寫報告唔好諗住「今日要寫完」,改成「用20分鐘整理三份參考資料」更易入手。
會議效率低下依然係職場壓力元兇,2025年流行「22分鐘會議法」——設定清晰議程後,所有人站立開會,強制在時間內完成討論。唯品風尚集團內部報告指出,改用呢種模式後,無效會議時間減少63%,員工溝通能力反而因為時間限制而變得更精準。另外,管理法上亦開始淘汰「加班文化」,改為推行「核心工作時段」(例如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必須在崗,其餘時間彈性安排),等員工可以按自己生理時鐘調整節奏。呢啲改變背後有數據支持:2025年Q1調查顯示,實施彈性工時嘅公司,員工精神健康評分高出傳統公司41%。
科技亦成為減壓新寵,最新嘅AI助手唔再只係提醒行程,而會分析用戶嘅工作習慣,自動避開「生產力下降」時段。例如偵測到你連續處理郵件超過45分鐘,就會彈出建議:「不如試下用5分鐘行去茶水間?根據記錄,你之後嘅專注力會回升22%」。呢類工具仲整合咗香港心聆推薦嘅微休息(Micro-break)技術,每小時提示用戶進行1分鐘伸展或深呼吸。數據顯示,持續使用3個月後,用戶嘅壓力荷爾蒙水平下降達28%。
最後要提嘅係2025年爆紅嘅「錯誤可視化」改善法,源自持續改進理論。具體做法係將工作中嘅小失誤(例如遲送文件、計錯數)轉化成「改進積分」,每累積5個錯誤就換一次團隊咖啡時間。商周專欄分析話,呢種方法將負面情緒轉為遊戲化動力,特別適合高壓行業。記住:減壓唔係要消除壓力,而係學識點樣將壓力轉化成推動力——呢個先係2025年職場生存嘅終極心法。